《教书匠》读后感

时间:2024-07-14 11:21:13
《教书匠》读后感

《教书匠》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书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书匠》读后感1

起初拿起这本书,觉得没什么新奇的,不做教书匠,这是我们多年前就提出的教育目标,每位教师都知道。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教书匠,怎样才是合格的教师。

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的确是受益多多。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

《不做教书匠》一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 “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从教几年来,虽然一直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但是我很少感到有乐趣。教师这份工作,人们都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普通教师看来,还是很辛苦的职业。但管老师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字里行间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快乐来自对所做的事的投入,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使工作快乐起来的奥秘就是投入地工作。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

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平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课堂上和学生亲切平等的学习生活,学生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教书匠》读后感2

表扬作为一种手段在教育中出现,犹如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一个台阶。适当的表扬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向上的积极性。

那么我们教师怎样正确掌握表扬的艺术呢?

一、重复的表扬,能固定学生的某种行为

让不爱劳动的学生去修补一下教室里已损坏的课桌,或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在班里对学生进行表扬。他的这类行为重复一次,你就夸奖一次,慢慢的这位学生不但改正了不爱劳动的习惯,而且能自觉的去做些自己能做的事。

我们班有一位学生经常拖拉作业,在期中考试的前一天他居然按时完成了作业,这时,我并没有忽视他,而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这位同学已深感自己经常拖拉作业是错误的做法,他已下定决心改正这种不良习惯,大家给予鼓励。”期中考试后,这位同学又按时完成了作业,我又说:“这位同学并不是因为考试才完成作业的,而是真正痛改前非了,不信大家看以后他的表现。”经过这种重复的夸奖,这位学生再也没有拖拉过作业。

还有一位女学生和害羞,胆子也很小,从来不敢举手发言,不敢大声说话,读课文时,声音小的连同桌也听不清。这时你如果说:“读课文要大声点”或“上课要积极发言”等此类的话,就会更进一步挫伤这位学生改正这一行为的积极性。经过了解,我知道这位同学总是害怕答错问题,长久以来形成了这种不良行为。根据这种情况,每次上课时我特别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她来回答。然后每次给予鼓励和表扬。现在,这位同学已和其他同学一样能大胆举手发言,并能大声朗读课文了。

二、表扬要及时

正如雨水“好雨知时节”,表扬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一点儿进步时,不要视而不见,而要做出迅速的反映,及时把“夸奖”奖赏给学生。

我们班有位学生不喜欢英语,这是一个缺陷,因为学生应全面发展,可是上有一天她做出了一道难题,虽然这是她偶然的一次现象,但我还是及时捕捉住,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这位同学其实在英语方面很有天赋,相信她以后还会做出更多的题。”这样的夸奖和鼓励,这位学生慢慢对英语产生了兴趣。

三、把明天的表扬透支给今天

如果今天的某位同学找不到夸奖的理由,就把明天的夸奖和鼓励透支给今天。

如:当某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不要强迫他去分析原因和训斥他,而是鼓励他说:“别灰心,你曾考过九十多分,还记得吗?下次你一定还会考出九十多分的。”这样一来,学生的顾虑消除了,包袱卸掉了,又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以后一定会加倍努力,暗暗争取,下次考试取得好的成绩。

其实,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善于去了解学生,那么你给予学生的表扬机会也是很多的。即使学习再不好的学生,也有过大胆坚持的时候;性格再不开朗的学生,也有过活泼高兴的时候。只要你能抓住机会,改变一下教育方法,适时的给予表扬,每位学生都会成为强者。

《教书匠》读后感3

假期中翻阅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书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谈教育,让人感触颇深。

求知应该是人世间最大的快乐,而许多学生感到的是无限的苦难。关键的问题是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我们应该找到一种更好的教育方法,去启迪孩子的心灵。我们都学过《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其中的意思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孩子产生的压力就越大,升学的竞争让我们一心想让学生考出更好的成绩。

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教师,是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潜能的开发者。但是粗暴的教育只能让孩子在我们希望的路上越走越远。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赏识。教育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尊重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从我们这里获得自 ……此处隐藏10469个字……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英明的选择、果断的决定,才能让人生的幸福变得干脆。但往往在日复一日的犹豫和比较中,我们"这山望着那山高",最后蹉跎了岁月。我想走入特教的很多老师可能和我一样不是怀着一颗对特教的爱而来的,为什么报考了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可能为了能顺利地留在城里,可能为了避免普校繁重的升学压力,可能为了离家近点等等。但是当选择变成现实之后,之前选择的原因都成为过去,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既然现在你从事了特教,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

这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家长把自己的饱受命运摧残的心肝宝贝交付到你手中,把对孩子的歉疚、对未来的希望、对缺陷的补偿都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告诉自己要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人生在世,"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一本书,可以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当之无愧。

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教书匠》读后感14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做教师,当师范毕业踏上这个工作岗位后,就想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然而,面对的是一群不知烦恼的孩子,付出的永远多于回报。有好多次我都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我总是觉得青年人初出茅庐,应该是满怀激情,汹涌澎湃地朝前冲去,不知自己为何会这样,或许看到工作的压力退却了,或许……缺少了一份执着的热情。

实在的,我并不讨厌看书,但却实在讨厌看有关教育的书籍。除非写论文不得不查资料或学校逼着学习才无可奈何的会去翻几页。学校又发新书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心也跟着沉。无非就是呼唤理想教育,呼唤素质教育,要给予学生“爱”的教育,给学生自主,课堂要开放……教育家们说的很有道理,可为什么操作起来总也背道而驰,太难了,难的快做老师的信心都没有了。

手头的事情做完了,百般无聊之下拿起桌角上的《不做教书匠》,不经意的翻着,不经意的看着。“做一名有方向感的老师”,句子很短,文字很美,字字扣人心弦。道出了大部分老师的心声。我也是其中一个徘徊在教育十字路口的人。考师范更多是当初环境所迫,并非自己热爱这份职业。确切的说,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许多因素的制约,很少有人会去考虑自己的理想。“及至做了教师,发现教师之苦之累出乎自己的经验与认识”,原来套在教师头上的那些美丽的光环在自己身上竟成了难以挣脱的桎锆。于是一颗心总是在迷茫和无奈中游移不定。及至读了这本书,里面对教师的心里分析很有道理,也给一些教师指明了方向。站在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择,智慧的抉择。文中举了不少例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考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能不认真面对的问题,我们无法选择考试,我们只能积极应对。不从考试的角度积极组织教学,我们会觉得对不起学生的眼前利益,但如果仅仅满足于从考试的角度组织实施教学,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终生喜欢自己所教得学科的,学生离开学校,教师毕其一生,至多只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匠。好的教师,应该喜欢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与学生一起涉及欣赏。这样的教师,不仅令学生日益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的考试能力,更能令学生日益迷恋上学习,令学生在提高自己的素养。这样的教师,才能告别教书匠这一头衔。但是我总是被考试这两个字限制着我的教育,令我自觉不自觉地围绕考试进行我的教学活动。有时候想想真是对不起学生啊!

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行动永远不晚。

《教书匠》读后感15

书本发下来,我花了两个小时就看完了。时间短暂并不代表我对待此书的态度是阳奉阴违,而事实上恰恰与之相反。我怀着无比虔诚的态度抱着同等量的观念想要啃完它。我想只有啃这样的词,才足以表达我对不做教书匠,这句话的认同。虽然我并不是完全以赞同式的方式全盘去接受它。

首先,我不做教书匠。我的理想曾经以秋风扫落叶的架势扎根在我的心里。但现实是,将理想这杆秤以截然相反的方向拉直了。于是,我做了老师,并且在教育的这个岗位上浑水摸鱼,摸滚打爬。管建刚告诉我,教育恰恰是一个可以实现理想和抱负的事业。它不仅可以将你的精神提升到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且它能让这个无法企及的高度一直延续,延续到下一个生命将要的开始。所以有人说:“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神圣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努力去找到的那个深度。

其次,书本告诉我要做一个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的八感老师。而我以自身的实践出发,总结为,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的智慧型的老师。理想一词,及其辽阔,有理想的老师必定会有其奋斗的目标,并且为实现这目标而努力上进。只要别把这理想当成是空头支票的梦想,那么其他的都是依附在其身上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本能感觉。这些感觉在理想面前,就好比是小河仰仗着海洋,只要这大海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那么小河的方向就是大海。这让我想起薛林的《小河》。

小河(薛林)

小河,

唱着激昂的歌儿,

自山谷中奔来。

我问:

去哪里?

她说:

大海。

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跟这小河又有多么极其相似的地方。只要我们不为仅仅做个教书匠而端坐在教室的桌椅板凳上。不仅仅是为了拿着月末的奖金而对学生说:同学们,上课。那么教育便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着八感的好老师。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去扬州听课的时候遇上的那一批人,那一批敢于打着为了孩子的口号而勇敢地站出来的老师们。他们用他们的努力和见识告诉我,原来教育真不是授教,传道,解惑而已。它还可以以正确的,用心的,深远的思想去感染其他人,使得我们真正的像鲁迅那样,发自内心的呼喊一句:救救孩子。

然而一个好的教师仅仅有理想也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实现理想的能力和资本。所以我们需要智慧型的老师。这智慧型的老师不是指天生具备老师才能的天生教育家,而更多在意得是后天对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对这份事业的思考。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阅读和进修。以此来满足那不仅仅是一杯水的需求了。

所以,这本书是一本简单的书,但是简单的背后却给与了我无穷的思考和能量,让我对教育这份事业有了更加肯定的想法和更加坚定的步伐。

《《教书匠》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