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读后感

时间:2024-07-14 11:11:27
《俗世奇人》读后感汇编15篇

《俗世奇人》读后感汇编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俗世奇人》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俗世奇人》读后感1

《俗世奇人》一书以清末民初的天津卫为背景,讲述了三十六个身怀绝技并且独具风骨的传奇人物。张大力丢下石锁大笑离去,北地豪气跃然纸上;苏七块挥起袖子接筋续骨,规矩不改中隐藏的是妙手仁心;刷子李、风筝魏、泥人张凭借精湛的手艺博得满堂彩;好嘴杨巴叩头佯罪,巧妙化解不识芝麻粒的李中堂的尴尬……想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雅”始于“俗”。俗世生活是一种别样的美,它蕴藏着原生态的力量与智慧。当今人们追求“雅”,但却显得拘谨刻意。津门传说中的小人物则不同,无论是活出殡的刘道元,卖家产的蔡二少爷,还是干鸡鸣狗盗之事的小达子,看似上不了台面,却都因豁达、质朴的性格与浸透在生活中的智慧而鲜活灵动起来。“这些人空前绝后,却都是俗世里的俗人;这些事匪夷所思,却都是真人真事”,他们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嬉笑怒骂间都是天津卫最本真的场景。就是这些俗人,谱写了时代的大雅之章。

雅和俗作为两个互相定义的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俗世奇人》中都是俗人、俗事,但时光将它们升华为真正的高雅。这些俗人、俗事都蕴含着俗世感情中的憧憬、渴望、温存、爱意,以及所有美好而真诚的东西,这些也正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温暖的部分,无论悲喜,均是俗世温暖的沉淀。

民国小影,旧时一瞥。书籍故事性与文学性兼具,单篇看来颇似一个个意味深长的小品,整体来看又共同构成了清末民初的天津市井生活图景,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全书如下酒小菜,初尝便是惊艳,吃罢,更显回味悠长。

《俗世奇人》读后感2

在这大千世界中,奇人怪事层出不穷。在寒假里看了冯翼才写的《俗世奇人》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这本书讲的是天津卫这个水陆码头中,性格迥然相异的一些奇人。这里居民五方杂处,奇人怪事多得可谓是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

就拿书中《绝盗》一文来说吧,真是令人绝倒。在人头极杂,邪事横生的老城区、租界一带,来了一对新婚的小夫妻,在这里租了房子。几天后,在他们上班的当儿,来了一个老头带着二个小伙子,自称是新郎的”爹爹“和”弟弟“,骂骂咧咧的砸开了大门,搬走了一切能搬走的东西,搬不了的就砸了。那”爹“就站旁边大骂大儿子不孝,禽兽不如,不顾爹娘的死活,偷偷跑这儿享福来了。旁观的人都信以为真,不仅没人出来阻止,还都在心里对那个新郎鄙视了一番。小两口回来后懵了,问邻居都不肯告诉他们缘故,后来还是一位老大爷跟他们说了,不过新郎听后更懵了,说他爹娘双亡,只有一个嫁到关外的姐姐。这个案子查了好几年,都没找到新郎的”爹“。

看吧,天津卫盗案千奇百怪,这桩却熟第一,强盗居然当了人家的”爹“,被盗的竟莫名其妙地做了强盗的”儿子“,不但损失了财物,还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跟别人说却招来嘲笑。多损,多毒,多邪!真让人拍案叫绝!

书中写了许多各式各样的俗世奇人,有重义气的李金鳌,有重规矩的苏金散大夫(苏七块),还有认牙不认人的牙医华大夫、、、、、、真是万千世界,芸芸众生,奇人怪事,层出不穷。欲要细解,牢记心中,慢慢品味,《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读后感3

今天,我仿佛走进了天津卫码头,看着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本书,就是《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里描写了天津卫码头的各种人物,如:泥人张、刷子李、燕子李三、好嘴杨巴……他们各人都有一手绝活。正如书中所说:“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

说到绝活,我最佩服的就是泥人张了。他在天庆馆里饮酒时,遭海张五取笑。读到这儿,我认为泥人张一定会忍气吞声。在天津卫码头,最有钱的就是海张五,令官儿也怵三分。要是泥人张一反抗,搞不好,自己把自己招牌砸了,怎么办呢?可泥人张的做法,真令我拍案叫绝!他先捏了个海张五,却遭海张五嘲笑,说他手艺“贱卖都没人要”,可谁知小摊上卖起了海张五的泥人,还写着“贱卖海张五”!最后,还是海张五买走了泥人张所有的“贱卖都没人要的”手艺,最终还是没斗过艺高胆大的泥人张。

还有一个人,他令我记忆十分深刻。他就是飞贼燕子李三。他武功极高,能飞檐走壁,每偷一家都会画一只燕子做标记。不过这飞贼在人们嘴里并不坏。反正他不偷穷人的。他虽偷富,但他济贫,他给穷人送过银子,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正如书中所说,“如果没这些人物,就不知道嘛叫作天津卫。”是的,他们都是天津卫码头作者儿时的记忆,也是天津卫码头的“俗世奇人”。他们并不是一出生就是个奇人,而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坚持,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也要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俗世奇人》读后感4

《俗世奇人》写的是天津一个码头的故事,那码头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码头里的人却大多是“能人”。

能人,顾名思义,就是有本领的人。在俗世奇人里,那小码头有不少有本领的人,天津人又喜欢给那些有本领的人起外号,所以那些有本领的人都有外号,比如苏七块、刷子李、酒婆、死鸟……其中我最佩服的是刷子李,刷子李有规矩,刷墙时一身黑,刷完身上没有一点白色的墙粉,并且每刷完一面墙就要抽袋烟,喝杯茶,一天只刷一间,就这样的人,人们只要买了房,必定都让刷子李来刷。

一天刷子李收了个小徒弟,姓曹,名小三,这曹小三表面来学习,真正的意义是来看看刷子李到底有多大的能耐,开始曹小三只是给刷子李点烟,倒茶。终于有一次刷子李带着曹小三去刷新建的洋房。刷子李换上衣服后,开始刷起来,曹小三瞪着眼珠子细看刷子李身上有没有墙粉。刷完了第四面时,曹小三为刷子李倒茶时往刷子李身上一看,天哪,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豆粒般大小的白点。曹小三想:“看来他不是神,只不过比平常的粉刷匠厉害点罢了”。曹小三不想难为师傅,但情不自禁地又看了一眼刷子李身上的白点,刷子李接着说:“小子,你以为这是墙粉吧”,刷子李说,说完只把裤子轻轻往上一提,白点接着没了,曹小三惊呆了。刷子李说:“你你以为别人的本事是假的?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今天学到的,恐怕别人一生也学不到。

看完这篇后,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人如果想成功,必须学好本事,想要学会本事,就必须下苦功夫。

《俗世奇人》读后感5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名是《俗世奇人》,其中有一篇文章叫《酒婆》,它让我记忆深刻。

故事是这样的:在首善街有一家九等酒馆,酒只卖给穷人。这家酒馆没有菜,没有桌椅,只卖酒。买完酒后只能站着喝,这个酒馆只卖一种酒,是用山芋造的,价钱贱,酒味大。和入嘴里如镪水,得拿上喝下去,喝下去又上头,就像一种炮仗“炮打灯”于是这种酒叫“炮打灯”。这些酒鬼里最洒脱的是酒婆 ……此处隐藏4054个字……中做出卓越的成绩,为社会做贡献。报答父母,报答祖国。

《俗世奇人》读后感12

《俗世奇人》这本书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作家冯骥才用幽默的文笔,讲述了清末民初天津卫的一些有趣的人或事。比如“泥人张”,介绍的是大名鼎鼎的泥人张制作泥人的高超功夫,“狗不理”介绍的是狗不理包子一咬一流油的鲜香可口。每个故事都在幽默中给了我们一个教训或是教了我们一个为人处世的道理,如:不要轻看别人、要敢于创新等。是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书。

在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皮大嘴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但幽默有趣,还很生动,让人一想起来就想笑。这个故事讲的是说单口相声的“皮大嘴”,通过编笑话段子的方式让自己的金店“满堂金”在天津三不管一带人尽皆知的事。这种既幽默又实用的宣传方式,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体现出了皮大嘴的经商技巧与聪明才干。

在我看来,《俗世奇人》是一部十分有趣的人物传记合集,也是一本民国时期人们生活风俗的真实写照。我读俗世奇人有两个收获。一是作者幽默接地气的写作手法使全书读起来轻松流畅。比如作者在写泥人张捏的泥人时写道: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写得多么生动啊。写作手法里的点睛之笔在于作者在文章里于用了很多的天津方言,比如“眸子赛灯”(眼睛像灯一样)、“不知是嘛”(读四声,不知道是什么的意思)。在有趣之余也让人对于天津文化产生了兴趣。我想我要像作者学习,在生活中注意积累材料,这样在写作时就能有很多的素材。

第二个收获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你是做什么的,只要做精了,一样能出人头地,家喻户晓。这本书里的主人公很多都是俗世中卑微的小人物,比如卖包子的、卖茶汤的、卖年画的、变戏法的、卖药糖的等等,但他们都成了传奇。像捏泥人,本来不是高端职业,但是人家泥人张用自己的功夫把泥人捏得很好看,同样也能变得名满天下。所以说,干哪行,都要努力。努力,才是王道。

《俗世奇人》读后感13

俗世奇人,贵在奇。简单几笔白描,能够塑造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韵味十足,回味悠长。第一部书中,苏七块的原则,华大夫的痴,刷子李的自信,酒婆的疯癫,几笔就勾勒出天津卫中小市民的快意江湖,人物形象个顶个的饱满,细细琢磨,总能咂摸出点道理来。第二部开篇讲一条狗,长得丑,会看门,有一次不小心吓到了孩子,自杀了。这样的故事,在各类讲狗的故事中,算不得有多奇,即便是拿来给孩子讲故事,这大约也算不得一个有趣的故事,想表达什么呢?出来混,犯错要承认,挨打要立正是么?第二个故事讲神医王十二,相比于第一部中的个性鲜明的苏七块和华大夫,这个故事应该是想努力塑造王十二医术超深入化,但描述就略显夸张了,一个是用吸铁石把人眼珠子上扎的铁渣子给吸出来了,另一个是把肋骨从墙里给拔出来,先不说本身这两件事情能有多大可信度(眼珠子扎的流血吸出铁渣子就完全没事了?肋骨被马车撞出来插墙缝里感觉人好像也没多大事儿啊),就事情本身似乎说的更多的是社会经验问题,而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故事被夸张化到缺乏信服力的层面未免用力过度了。剩下的故事,在情节推动方面或者人物性格突出方面,相比于上一部,或着墨不足,或火候太过,不能如意腾转,自如挥洒。

腔调还是天津味十足的腔调,故事却不够精彩了,对第一部怀着浓浓的情结,再来读第二部,未免感觉有些许鸡肋。最冒尖的人最有趣的故事已经在第一部登场了,第二部中要出场的人便黯然失色,即便请出了狗不理,燕子李三,可相对于背景有点类似的“好嘴杨巴”和“张大力”,也并未塑造出太多“奇”。至于黄连圣母等角色更像是从他的其他作品里剥离出来的,又略显生硬了。

恳求冯老就到此为止,不要再出俗世奇人三了。好故事,有便有;没有,不要强求。

《俗世奇人》读后感14

疫情期间,我宅在家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看了好几本书,有《壮壮老师与大脸猫》,有《俗世奇人》,有《中国民间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冯骥才写的《俗世奇人》,故事引人入胜,语言幽默风趣,看完一遍还想再看。简直可以用爱不释手、百看不厌来形容这本书对我的吸引力。

其中,《刷子李》这篇让我拍手叫绝。当看到“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再加上他那立下的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我两眼发光,啧啧叫绝,心中对技艺高超的刷子李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规距立得多么苛刻呀!但是刷子李就是那么有本事,一个屋顶四面墙刷得白白整整,而穿的黑衣服上就是没有一丁点儿白点儿!我跟他的徒弟曹小三一样纳闷,一样疑团多多。要是能与刷子李面对面交谈,一见面,我肯定不等他先开口,而是抢先问:“您这本事哪来的呀?”

《俗世奇人》这书名起得也真是名副其实,个个身怀绝技,实实在在的大奇人,大怪人!瞧,这位华大夫,华牙医,他只认牙不认人。因为他把精力全部放在了研究牙齿上,根本没有去关注病人的脸。因此,在他那看牙齿的人他认识得不多,甚至有的根本不记得有来过。不是他的记性差,只是他根本没有分心去看病人的脸。多么专注呀!再说把心思全放在研究牙齿上,技术能不高超吗?费猜!哈哈!

看完这本书,我惊叹之余,也深受启迪:《俗世奇人》这书中的个个奇才,并不是一出生就是个奇人,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地探究,严格要求自己,才身怀绝技,才会创造一个个奇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功夫也不会负有心人!停下笔,我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刻苦耐劳,精益求精,力争也创造奇迹!

《俗世奇人》读后感15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俗世奇人》里的那些技艺非凡,艺高人胆大的小人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苏七块医术高超坚守原则;杨八巧舌如簧,临场反应。泥人张一双巧手智慧反击……这些不知名的市井人物,带给我无限的思考。

其中苏七块给我深深的启发,他性格倔强,却不失善良,医术高超却非七块银元不治,这看来似乎很吝啬,在我看来并不如此。这是一种原则的体现,他的身上有坚守原则的品质,这在如今是很珍贵的。苏七块并不是心地不善,但他也不是活菩萨。只有立了规矩,他才能在天津卫站稳脚跟。历史上的包拯海瑞,他们公正严明,清正廉洁,守规矩,故流芳百世。现实生活中,国有国规,家有家规。法律是谁都不能违反的。倘若有人开了“后门”,还会有人遵法守法,依法办事吗?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不只是为了生存,也不只是为了遵守,而是为了发展,为了遵守社会秩序的和谐。

刷子李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感染了我,他的故事诠释了什么叫做工匠精神。作为刷匠,他从来没有一点墨落在自己衣服上。一天,弟子瞅着一个黑点,以为他是浪得虚名,然而不过是裤子破了洞,黑色衬裤露出来罢了。所以学一门本事,学精了才是王道。永远秉持着热爱和精益求精,自强不息的精神,走的才会更长远。学习是一样的道理,踏实是根本只有像刷子李一样勤学苦练,才能获得学业有成,获得真本事。

《俗世奇人》中的各种奇人,吸引着我,我为他们的精神陶醉。放眼身边,定睛一看,也许我们会发现,奇人们就在我们身边。而奇人之所以奇特,是因为他们在俗世中保留自己的本色。

夏日漫长,书香为伴,让我们品着茶,翻开《俗世奇人》,度过一个静谧美好的午后吧!

《《俗世奇人》读后感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